励志网

Hi, 请登录

呕心沥血的父母,怎么成了孩子的仇人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

主讲人:14岁孩子小佳的妈妈段女士

说起这个孩子就窝火。小时候挺乖的,人见人爱,越大越不听话了。今年该上初二了,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反映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不做作业。他就爱玩,不是跑出去找同学玩,就是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他爸爸天天看着他写作业,他就耗时间,半个小时的作业,他能耗三四个小时。结果他累,我们也累,大家火气都大,动不动就吵起来了。

虽然是初中生了,可是他不喜欢学英语,不背单词,他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提高他的英语水平,我们可没少花钱、花精力,给他报了课外英语辅导班、单词班,可是没有一点儿作用。他人在教室,却一点儿也不学。

您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着急。不瞒您说,我都急出病来了,经常胸闷、气短,可他却一点儿不懂得父母的心。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问父母的优点,别的孩子列出了一大堆。老师问他,他说:“老师,我的父母没有任何优点,缺点倒是有一大堆。”我当时眼泪夺眶而出。

其实,我们对他生活上的关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我们对他的教育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也注意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他喜欢表演,我们就创造条件让他在假期参加影视剧的拍摄,他现在也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影视童星。但是为了不影响学习,我们坚守一条原则:表演活动必须是在休息日和假期。

平时,我和他爸爸扮演着“严父”和“慈母”的角色。有一次,他爸爸实在气急了,就打了他,他从家里跑出去两天没回家。我们并不是希望他多么出人头地,只是不希望他的成绩落到最后。因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学习表演,文化课上不去也不行啊。

可是您看看,在他眼里,我们一无是处,好像跟他有深仇大恨似的。难道教育孩子还教育出仇来了?

第二节课:实案分析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对为了教育儿子“呕心沥血”的父母,一个在父母的教育下叛逆、不满、总想冲破牢笼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堪称传统意义上的模范父母,不能说他们不尽职尽责;孩子似乎也充满了无辜和委屈。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1.这个家庭的气氛是令人窒息的

家庭本来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宁静的港湾遗精是什么感受,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根据地,是大人和孩子情感宣泄、交流的俱乐部,可是小佳的家却成了“学习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里,父母得不到休息。他们白天要在单位辛勤工作,为生存和生活而战;回到家要睁大眼睛监督、管理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将来而战,不敢有丝毫的疏忽。长时间紧张的对峙,使得尚在壮年的父母身心俱疲,心生怨气。

在这个战场里,孩子得不到放松。他不能在家里栖息,因为父母总是让他学习。他想逃离,但是他年龄尚小,羽翼未丰。他只有想尽办法与父母“斗智斗勇”,给自己留一点儿喘息的机会,于是开溜、拖延、争取游戏的时间,甚至说谎,都成为他保护自己的手段。

从心理学来讲,外界强加给人的压力越大,人的内在心理反抗性就越强。因此,在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中,在“学习”的战斗中,学习对于小佳,就成了能逃则逃、能躲则躲的“瘟疫”。

2.这个家庭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

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有效的沟通,只有沟通渠道畅通了,对方才有可能接受。

而小佳的父母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没有顾及小佳的感受,他们的管教是一厢情愿的,所以往往是“我说你听”、“我管你做”,而结果却是小佳“不听”、“不做”。

父母耐心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吗?没有。父母的话孩子真正入耳入心了吗?没有。孩子满口的时尚流行语使家长茫然,家长满口的大道理说教使孩子厌烦,亲子对话成为双向的“对牛弹琴”,怎不使人焦急!

3.家长对孩子缺乏足够的了解

可能家长不会承认这一点:“我自己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天天朝夕相处,怎么会不了解他?”但是,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是在快速成长的,他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心理世界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而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往往相对落后于他们的发展,他们心目中的孩子,还是那个没有自主意识、必须由家长支配的“乖宝宝”。

当孩子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进入了青春期,女孩的标志是月经初潮,男孩的标志是初次遗精。青春期的结束,一般以表现出“三思而行”的做事风格为标志。在这中间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中,孩子们的内心经常处于剧烈冲突、动荡的境地,需要来自父母的帮助。父母如果能够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地引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非常时期,孩子就能相对快速、平稳、顺利地成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进行自作主张的教育,就产生激烈的亲子冲突,导致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影响孩子学习、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当混乱的内心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离家出走、轻生成为他们最后逃避的手段。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觉得自己长大了,需要得到来自别人,包括家长的尊重。但事实上他们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尤其是同伴、媒体的影响。自主的意识和不成熟的内心,使他们内心既敏感脆弱,又倔强轻狂。如果家长不能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简单粗暴地管教孩子,内向型的孩子容易退缩、胆怯,瓦解自信心、创造性,形成懦弱、忧郁、消极的个性;外向型的孩子则可能出现说谎、对立、破坏性行为,使孩子的叛逆期延长,甚至形成对抗、叛逆的人格。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1.明辨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及定位。

孩子的学习主要由学校负责任,孩子的个性、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主要由家庭负责任。

然而大多数家长颠倒了这个关系。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帮助孩子报补习班、陪读、陪做作业,结果收效甚微;同时却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人格养成视而不见。其结果是,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亲子关系却紧张得剑拔弩张。

同理,孩子的学习场所主要在学校,而家庭作为家庭成员休养生息的地方,学习的辅助场所,应该是充满温情、放松快乐的。它的第一功能是让人得到休息和放松,其次才是学习和提高。家庭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亲子关系潜移默化地实现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严格的管束。只有让孩子愿意回家,愿意与父母交流,一切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

2.善于学习,进入孩子内心世界。

向书本和专家学习。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除了生理变化之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青春期几乎是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会面临困惑的时期,家长需要通过读书或听讲座,学一些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了解孩子的普遍成长发展规律,以免采取背离教育规律的方式。

向社会和环境学习。家长还要主动了解孩子的环境、爱好、交往同伴,了解周围社会同龄孩子的关注热点甚至流行语言,尽量主动消除由于年龄、社会交往圈子差距带来的“代沟”。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以老爸、老妈理解自己,同自己追同样的“星”,说着他们那个圈子的话而感动和自豪。

向自己的孩子学习。家长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孩子、走入孩子内心的过程。只有了解自己孩子个体的特点,根据特点采取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家长和孩子才能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

3.建立有效的亲子互动沟通模式

站在客观的立场,避免妄下断语。当孩子向你转述学校一件打架事件时,他只是想和你共享交流的乐趣。但是,你却马上把这件不好的事和他联系起来,告诫他“你可不要打架”,然后把愉快的交流转变为儿子的“批斗会”,孩子会觉得你已经把他看成打架的孩子了,哪个孩子会不反感?今后他有话还会对你说吗?

与孩子共情同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一般不是表达高手,往往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句话表达的并不是表面的意思。比如小佳说:“我一想起我妈就烦”,如果你就此认为这孩子不懂感恩、不尊重父母,再对他诉说父母多么辛苦、妈妈为你操碎了心之类的话,岂不是“鸡同鸭讲”?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真的吗?妈妈什么让你这么烦呢?”孩子就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注重语法、语气,多用征询口吻。同样的问题,请对比:“你总是这么不听话,妈妈说你还不听,你还烦?”这是强硬的质问、反问句,像打过去一闷棍;“你给妈妈出出主意,怎么才能使你感到妈妈不那么烦?”这是温和的征询、疑问句,期待着对方的回馈和建议。在亲子沟通中,后者显然要比前者积极有效。

家庭作业

1.开一个家庭会遗精是什么感受,与孩子共同探讨成长问题。引导他确定一个人生目标,然后引导他来思考现在如何朝着目标迈进。

2.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规则。其实家长和孩子的愿望都是希望各方面更好,只不过孩子的自制力、意志力尚属薄弱,抵制不住懒惰、娱乐的诱惑。引导他自己制定抵制诱惑的规则、惩戒方法,并在家里进行张贴。

3.发现孩子的优点,每天与孩子的交流中都要有肯定、鼓励性的语言。谁都愿意听褒奖之词,拿放大镜寻找可以夸奖的事实,每天鼓励他,他会不由自主地朝好的方向努力;即使是批评,穿上表扬的“糖衣”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4.减少自己的眼神盯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留一些看自己。天天看着孩子,没有感觉自己已经丧失了自我吗?收回一些眼神看自己吧,看看家庭建设、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没准当你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上时,孩子也就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了。这才是各行其是、各负其责、其乐融融的一家!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