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尝试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中通过阅读、使用、自绘地图,帮助学生运用好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技能,提高读图能力,提升地图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教学 素质培养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能够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地球、地图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而地图又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储存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而形象的反映。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不但可以增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环节。读图的过程不同于文字学习,必须有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由图表感知能力、空间与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等因素构成。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加上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细心地、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读图的标题。阅读地图的前提是读图的标题,地图的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功能,大量的图片分散于各章节中,所以首先培养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2.读地图图例和注记。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到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读地图图例和注记是指导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青海青稞饼干记忆青海,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死记硬背填注内容在图上的位置,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经常把海洋名称填注在大陆上,把洲界线、国界线当成河流等的错误做法。因此,对图例和注记的掌握至关重要。

3.读地图的内容。教师根据地图主题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做好归纳总结,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世界地理西亚部分“丰富的石油资源”一段,教师可充分利用地图册和课本插图,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让学生在“西亚石油分布图”上看石油分布的国家。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丰富的石油外,向西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致延伸到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阿曼。然后讲西亚石油的输出,指导学生在图上看石油的运输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让学生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地指出:西亚石油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运输是较大的;而大量的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向西用巨轮从波斯湾到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横渡大西洋运往西欧及美国;另一条向东,用巨轮从波斯湾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至日本或澳大利亚。从而引伸出由于西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了全球的热点地区。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地图,重点也突显了出来,师生教学都很轻松。

二、 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教学挂图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有限的视野和见解很难掌握,这就需要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地理课前,学生对地图也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也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迅速消失。因此,教师要耐心地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下)“西北地区”一节时,由于该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如果仅就课本照本宣科,学生不易掌握。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从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接着提出思考: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呈这种变化?让学生查“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得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规律,这就找到了本区植被变化的根源。再思考:本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如此大?让学生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得出:本区东西跨经度广,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青海青稞饼干记忆青海,近海地区水汽充足,降水较多;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到达,因而降水逐渐减少。最后总结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读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有时也可结合全球的突发事件如: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图”上找出青海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地理区域的位置、邻省区等。以此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然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兴趣性强的练习。如设计乘火车从成都到北京旅游的最佳线路、沿途途经的省、地形区、河流等,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对地图的浓厚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还巩固了地图诸要素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三、引导学生自绘地图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地理事物的印象,所学的知识记忆才能牢固。如教学《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时,教师可边讲边画。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长江的干流,学生也可边看边听边画,同步进行,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出它的支流、沿江地带的两个端点、特大城市、上中下游的分段、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并标注出名称。同时结合上期所学内容复习归纳出: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水阔江宽,航运发达”。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自绘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12

[2]《地理教育学》袁书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