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情感体验;注重对史实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的培养;注重历史知识复习巩固,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得暗淡无光。针对这些教学上的弊端,笔者初步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特征给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订好课题,并诱导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要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的、确实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便拉近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学生在获取知识、体验社会及人生、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自主权和自我价值。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年俗调查、历史文物仿制、描绘历史图画、制作历史浮雕、创作历史手抄报、编演历史小剧等一系列专题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指导学生如何采访调查

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调查的内容选择好调查的地点,约好调查的时间,带好所需的调查工具,如相机、笔和本等。要准备好访问的提纲,做好计划准备工作,指导学生记录第一手资料。

2.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

要求学生先确定要查找的内容,如年俗的起源、古今的变化等。再选择到哪里找,书还是电脑。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随时记录、收集各种资料。查到的东西不能照抄,要有选择的做摘要,还要把资料的来源记录下来。通过比较、分析,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存放。

3.指导学生整理汇报

在各小组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指导他们从活动的结果中整理和提炼要汇报的内容,设计展示汇报的形式,如演讲、小品、制作课件、制作dv 录像等。这样使得每个小组的汇报内容更精彩,汇报的形式更丰富,提高展示课的效果。

4.指导学生交流展示成果

各小组通过各种方式汇报小组成果,每小组汇报完要组织学生对他们小组进行评价,目的是通过提问、建议、评比等方式进行交流,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的目的。

v

5.指导学生撰写报告

学生把自己在采访和调查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活动的认识,正确评价自己,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6.总结与评价

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自评与互评,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最后把所有评价结果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三、综合实践活动使历史课堂焕发青春活

1.促进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尽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身边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双方都受益匪浅。

2.历史课堂在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中获得新生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实践成果引入课堂之后,原来的“一潭死水”马上开始涌动,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感,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活动感受,同学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成功和收获。学生由原来的课堂接受者,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有生命力了。

3.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从杜威那里,我们知道了“教育即生活”;从陶行知那里考后感想手抄报,我们又知道了“生活即是教育”。且不说哪种说法更有道理,至少他们都看到了至为重要的一点考后感想手抄报,那就是教育与生活的多么密切。实践活动被引入课堂,既优化了校本课程结构,丰富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又拉近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材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唯教师、教材是从,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已从主角变成了配角,教师只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活动的主角,从活动小组的成立、分工到课外的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图片拍摄、作品设计,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