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活用教材,创设多味数学课堂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正确领会其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外显的知识结构和蕴含的数学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味的数学课堂,让置身其中的学生细细地品味。

一、激活生活体验,给数学课堂添一点“趣味”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从教学目标出发,选取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材料适时呈现,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苏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例1呈现了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这次投篮练习中,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大小做出判断。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将分母统一成100后再判断的方法,进而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为使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我们在出示例题之前作了这样的铺垫:师:(课件出示:55千克60千克)你能比较出谁重么?生:60千克的人重。师:他们俩谁胖些呢?生1:还是60千克的人胖。师:真的吗?学生思考中。生2:也有可能是55千克的人胖。师:(课件出示图1中人物图片,教室中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现在你能比较出谁胖吗,说出你的理由。(生踊跃回答)师:为什么重的人不一定胖呢?生:判断谁胖,要把这个人的“体重”与“身高”结合起来比较。(师适时板书:两量结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在解决“这次投篮练习中,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这个问题时,都能主动地联系“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这两个数量来思考。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和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心中有“本”,更应眼中有“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其在愉悦和兴奋中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拓宽思维广度,让数学课堂多一些“韵味”

苏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件大衣原价260元,现在这件大衣八折优惠,如果使用贵宾卡,可以再打九五折。王阿姨用贵宾卡买这件大衣,需要多少元?习题的编排意图非常明确:引导学生理解“再打九五折”,即用贵宾卡买衣服时所要付的价钱五味八珍的岁月安心亚,应等于八折优惠后的价钱再乘95%。进而体会现实问题的多样化和挑战性。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这些知识。为使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笔者在学生完成习题的解答后,作了如下拓展:师:如果先用贵宾卡打九五折,再享受八折优惠,实际付的钱还和原来一样吗?生1:不一样,因为原题中“八折”是260元的80%,而打了九五折后,单位“1”变小了。生2:我不同意,因为“八折”对应的单位“1”虽然小了,但是“九五折”对应的单位“1”比前一题中的大,所以最终付的钱应该是一样的。师:两位同学说的似乎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怎样去证明?(生计算)师:为什么两道题中计算结果一样呢?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生1:我们发现两道题中最终付的钱都是原价——260元的76%。生2:我们组是这样理解的:260×80%×95%=260×95%×80%相当于运用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所以结果一样。

如果说数学问题是呈现于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拓宽思路,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旧知的能力。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创造”活动由不自觉引向有意识的状态,使每个人都能在数学课堂上体会到数学独有的韵味。

三、渗透数学思想,使数学课堂留有“余味”

苏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91页12题,在提供了2005年期间部分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票价后,出示了以下问题:(1)阅读上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上午从南京出发,应乘哪次车?下午或晚上出发呢?(3)2005年春运期间,硬座票价上浮15%,软座票价上浮20%。(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软、硬座票价都下浮10%)李叔叔在这一年春节前三天乘坐火车从南京回上海,买一张票最少要花多少元?最多呢?

对于这道习题的学习,教师一般先帮助学生弄清题中有关信息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春运期间每种车票是按什么标准浮动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使学生深入领会这道题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教师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设计:师:解决(2)(3)题时,有什么不同点?生:回答第(2)题中的“应乘哪次车”时,我们根据表格中的“出发时间”进行选择。而第(3)题的解决,我们先按票价的高低进行选择五味八珍的岁月安心亚,再考虑是优惠还是上浮。师:概括得真不错,那解决这两题时,有什么相同点呢?有学生在思考之后答:都是从提的问题开始想起,从表格选择符合要求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师:回答得真好,那我们为什么不从表格中的信息想起,来解决(2)(3)题呢?生:表格中信息太多了,想不过来。师:是的,当信息量大的时候,从问题出发,选择必须的信息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思考方式。你还能提出一些问题,并用这种思考方式来解决吗?

数学课堂中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发现催生智慧契机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使学习内容更有趣味和韵味,更适合学生现有基础,使多味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燃起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思想形成的沃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小学)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