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同一体裁不同的教学切入

【摘 要】小说的教学应该关注到文本的体式,只有关注到体式中的这一篇,才能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同一体裁不同小说教学的切入就是关注文章体式的体现。

【关键词】小说;体式;教学

传统的小说理论认为,小说是通过人物、故事和场景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传统小说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揭示小说主题等步骤展开,是不是每一篇小说在教学的时候都上成一个模式呢?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所有的小说都教成一个模式,那么“这一篇”与“那一篇”的区别在哪呢?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到“这一篇”小说里特定的东西,那么我们教学的内容就更能够凸显这一篇的教学价值。下面我以《最后一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我的叔叔于勒》、《多收了三五斗》、《故乡》五篇文章作为例子简单分析教学的切入。

《最后一课》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写作手法或者心理变化的角度进行教学的切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本篇小说有写作思路的贯穿,小说明显有路上――课前――课中――结课这样的写作顺序贯穿在里面,其中课中有四节课的描写,但是描写主要在于语法课,这也就是写作里面有详有略手法的体现。另外除了课中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路上、课前以及结课都有一些环境、心情的描写,但是主要的切入我们可以抓这条线进行,以这条线带动其他方面的教学。除了这条线之外,其实这篇小说我们还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复杂心情的变化,透过文中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小弗朗士人物内心的历程:矛盾―懊悔―后悔―羞愧―心灵惩罚―震撼等复杂的情感流露,也就是小弗朗士内心心理的变化,教学切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直接抓心理描写的句子来进行教学,所以这篇小说可以从写作和心理的角度进行讲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虽然也有祥子的心理描写,但是从笔墨来看,并不为多,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是从大量的环境描写入手,分别写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两个场面的环境,因此我们的教学可以从环境描写直接进行切入,可以带领学生在分析烈日之下的环境描写,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句式的特点,可以从修辞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结合、对比突出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暴雨下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同样分析这些句子,比如短句的运用等特点,最后可以以此启发学生:动用这么多的写景句式,作者究竟为了干什么?其实是为了突出祥子人生悲惨的遭遇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本文的教学就可以从景物描写的教学落脚到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如果我们以情节的发展来进行教学未必不对,余映潮老师对这篇课文创新设计的时候认为这篇文章的特点有一线串珠、虚实结合、抬高跌重、悬念层叠四个方面,但是基本都放在了教师小结,作为课中微型讲座的一个方面,其实这些也是情节安排的体现,但是如果再以环境描写教学就有失偏颇,为什么?因为文中就只有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分别在20段和倒数第2段),当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烘托人物的内心,但是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显得寥寥无几,所以以环境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行。透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物语言的对话描写,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直接关注到人物的形象,直接以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人物的形象,也就是可以从人物语言的分析联系其他方面进而关注到文章的主旨。另外初中的《课标》7―9段阅读里强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样的课标要求其实也体现了阅读作品的要求,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只要是在文本范围以内找得到合理的依据,有自己的体验是认可的。这篇文章里面透过语言来看人物形象的分析,其实并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教学认为的于勒就是一个坏蛋、败家子之类的形象,因为透过于勒的两封信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于勒还是有好的一面,只有通过语言的品味才能真的看出人物的形象。

《多收了三五斗》我们拿到这篇课文后会发现,很显然,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情节上,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这一篇文章决定的,因为这篇文章太显眼了,读完之后就会发现作者其实描写了三个情节,第一个情节可以说是万盛米行粜米的对话凸显农民劳动的不易。第二个情节简单说就是写了街道上热闹的场面。第三个情节就是喝酒之后农民的对话,三个情节的描写无非凸显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样小说就关注到特定的这一篇,我们应该可以抓住情节进行教学,然后通过情节的发展进而分析人物的形象,看到作者的意图。

《故乡》可以以对比主题的方式分析人物为切入,这篇小说其实有其独特的味道,为什么呢?因为这篇小说里面有两个“我”的眼光作为叙述回忆小时候味道的句子,一是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我”看到的情景,而两个“我”看到的东西通过一个“变”字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来。这个“变”体现在环境的变,心情变,人物变等,但是核心的变就是人物的变,人物的变化是最为根本刺痛作者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篇的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主题方式进行教学的切入。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要关注到体式加这一篇,或许课也才会上得比较有味。

作者简介:李宗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助教,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回忆小时候味道的句子,2010.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