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忆大师》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篇一】

常情况下,看悬疑类电影之前,我是很害怕先去豆瓣看一下,因为甚至只是看一下评分都有可能是剧透,更别说各种严重剧透的短评与评论文章了。

但是真正优秀的悬疑电影并不是特别怕剧透,甚至很多电影从一开始就你就知道答案了,但是这依然不妨碍你看下去并且赞叹不已。我想影评也可以是如此吧,不剧透就不能写影评了吗?

《记忆大师》,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导演是陈正道,台湾人,之前有三部电影是我看过的,《催眠大师》、《重返二十岁》、《101次求婚》,主演主要有四个人黄渤、徐静蕾、段奕宏跟杨子珊。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的基本内容,如果实在说这是是剧透,我就没办法了。

我先用一句话表达我看完之后的感受:“这是一部用心并且充满细节的电影,但是导演与编剧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跟观众斗智斗勇上,却忘了怎么把一部电影拍好了。”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充足的细节,无论再宏大的世界,再宏大的题材,失去了细节一部电影就很难打动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里,主角的房间里有上百张唱片,后来一个小朋友来了记忆大师李慧兰说恶心,打翻了他的上百张唱片,于是观众可以看到一秒钟的唱片散落的镜头。就为了这一秒钟,皮克斯的动画师为每一张唱片定了名字,设计了封面,并且根据主角的性格以首字母的顺序进行了排列。你会觉得这很没有用啊,但是任何一个可信的宏大的世界却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甚至多余的细节构成的。而这部电影最令我喜欢的也是其中满满的细节,每一个角色在剧中几乎没有什么废话,或者多余的动作,精确地按照轨道进行,甚至背景当中的画面,背后的布景等等,确实都做得极为精细。所以这是一部需要仔细看的电影,别聊天认真看。

其次,这是一部像本格推理小说的悬疑电影或者说是犯罪电影。首先电影的时间空间很局限,基本上放在舞台上演出都没有任何问题,人物也并不多,非常适合改成舞台剧。与传统的犯罪电影相比,这部戏里能看到的动作场面很有限,而跟普通悬疑电影相比,电影采用了一次次回到犯罪现场的方法,让观众与主角一起解决案件,甚至犯罪现场、作案手段甚至犯罪动机都展现地很清楚。这就是导演与观众的斗智斗勇,就是在这样严格的条件下依然要用最后“原来是这样啊”的结果打动你,这是很本格推理小说的做法,也是喜欢这部戏的人可能会喜欢的地方。

然后,这部的当中主要演员的演技还是值得称道的。大荧幕是一个会把缺点放大无数倍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小鲜肉、偶像派、流量艺人一上大荧幕就露怯的关键。一面墙的面部特写配上偶像们为了避免有皱纹或者不好看而故意为之的毫无表情,会让画面显得很可怕,那种不适感往往会让我想逃离电影院。而在这个戏里至少几个主角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尤其是黄渤与段奕宏,不过相比较而言段奕宏因为演过太多警察角色的关系所以显得没那么突出,但是神情、台词与细节的展现还是很到位的。其实把戏演好,这对于演员是个多么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优点了,这个不光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很多好莱坞大片也不乏各种没有演技的偶像明星,因为把戏演好并非明星的任务。但是跟好莱坞的电影相比,配角的问题其实就严重一点了,也许是因为好莱坞有太多怀着明星梦的年轻人为了任何一个配角甚至是群演都会认真努力,所以好莱坞电影的配角往往还不错,而国内电影里的配角有时候往往让人抓狂。例如这部戏里我刚刚没有提到的一个演员,他的台词功力让我觉得就是在看网络短片,甚至他的声音都有点像那个普通话不普通的“至尊玉”,这确实还是让人出戏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细节而充满细节的电影,甚至不在乎多刷一次,如果你喜欢本格推理小说,或者你对于电影演员的演技还是有要求的,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尤其是同档期电影院可能并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真的是不妨一看。

但是,但是来了。如果你想看一部能让你长大嘴巴并且说好看的电影,你就应该慎重了。

首先,电影的背景、画面、BGM会让人有些无奈。这是一部华语电影,但并不是一部以国内为背景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说着中国话的更偏美国电影的电影。我知道这里面有审查的因素,但是我依然希望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的电影应该至少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就像好莱坞的电影故事的背景在哪不重要,电影的核心往往从美国人的生活与苦恼、美国人的性格与世界观甚至直接从圣经而来一样,一个缺乏文化根源的“华语电影”会让我有种看“译制片”的感觉,这让我很无奈。其次是电影的画面,工整充满设计感,甚至可以说带有导演的野心,但是却没有给人足够冲击与感触,形式远远大于了功用。国内的很多电影似乎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电影人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摄影设备也可以请最好的摄影团队,也确实拍出了很多很漂亮的镜头,但是这些镜头却只能让人说很漂亮,但是却很难说是很好的镜头。很多优秀的画面却很难与电影的核心建立足够的连接,这真的有点可惜。最后是电影的BGM,我不知道是怎么了,似乎最近有一种“拼死”要把背景音乐做“出色”的感觉,例如之前的《罗曼蒂克》、选了不错的歌的《乘风破浪》,还有本片,都给人一种在音乐上用力过猛的感觉,甚至有些莫名地抢戏。直到我看到了本片的音乐总监是梁翘柏的时候,我就彻底理解了,论音乐的用力过猛,整个华人世界可能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了。所以这个电影的背景让他在文化认知上缺乏了根,在画面上缺乏了魂,而戏竟然都被背景音乐抢去了。

其次,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电影怎么总让我有点出离感,而且一直到最后我都没“high”起来呢?仔细想想,其实还是节奏,这也是类型片最最关键的部分,错一点都会让整个故事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电影都是有极其严格的时间线的,基本上都可以精确到每一页剧本也就是每一分钟的戏。导演显然是看了大量的经典悬疑电影与好莱坞类型片的,但是他却在节奏上还是没有把握得特别好。首先故事的第一分钟的opening image与前五分钟的Theme Stated都做得不错的,但是在5到10分钟的 Set-Up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核心就是黄渤这个人物的背景、个性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交代清楚,导致他一开始的行为缺乏了动机,甚至导致了他这个角色在这个阶段竟然没有被立起来。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作为主线人物,如果观众不能全身心地跟着他走,出离感就在所难免了,这对于一个电影来说很可怕的事情(甚至直到最后黄渤这个角色的设定都没有彻底完成,这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误)。之后节奏的问题更大了,电影的中间环节变得莫名地过长,原来应该在55分钟左右出现的Mid-Point,竟然差不多到了70分钟左右才出现,我能理解导演希望设置更多的铺垫与细节,但是这样的节奏会让观众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缺乏紧迫感(从剧情角度,也有个问题,就是现实线的时间线没有明确表达,这从另外一方面也让观众丧失了紧迫感)。这个紧迫感的丧失对于一个悬疑片来说有点致命,而且也导致了后面六个环节时间不够,虽然有着不错的情节设置与人物表现但是都没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让故事的后半段显得有些生硬而且匆忙,所以很难让观众在最后彻底high起来。

最后,除了以上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个电影在一个核心层面上的不足使得这部电影不错,但是却难以承载导演的野心与观众的期待。那就是对于人物灵魂的挖掘,悬疑片或者说推理片,总归是有套路的,无论多么精巧地设置或者多么出人意料的结局都不能支撑一部优秀或者说是伟大的电影。而真正实现了电影升华的是电影中的人性与价值观。少了这个深度,就很难成为一部好作品了。这个电影其实为主角设置了不错的背景,但是却并没有深究主角核心性格产生的原因,与其中的人性问题,更缺乏了对于受害者的思考与深挖,这使得这部戏有点浮在故事与人物的表面而无法进入人性与价值观的深处,这让我很难记忆这个作品。这里举一个比较高的例子——《少年派》这部电影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剧最后的大逆转大转折,而让观众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地确实其中对于人性的理解,这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到一部伟大电影的重要转折点。显然《记忆大师》可能有这方面的野心,但是作品本身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让我看完来了电影,就像去逛了一次街,挺热闹的,但是却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期待值很高,或者追求一次特别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追求一部优秀作品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不用进电影院了,这部戏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很难称得上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对于现在中国电影的烂片市场,这样的尝试与作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去年电影荧幕增长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国内电影票房却没什么增长,这还不够让电影从业者与金主们深思吗?观众真的不傻,对于好坏电影大家的认知也越来越好,所以真的还是少拍那种大烂片吧。像本片这样的影片虽然很难称之优秀,但是至少让我看到了努力,看到了进步的希望。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篇二】

前一两周左右,我去看了记忆大师,有很多感想想写,太懒。人懒的时候总会有各种理由,比如复习,比如考研。今晚看奇葩说,是关于记忆的辩题,就决定把这个感想写下来。——无法专业,不是影评。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很多人说《记忆》比《催眠》进步很多,反正《催眠》我也没有看,就算导演是进步着的吧。

《记忆大师》的设定很有意思, 记忆删除手术并不会删除记忆本身,而是删除关于记忆的情绪及感受,手术后依然可以记得事情本身,只是由参与者变成了围观者。这个设定串着电影的主线,也是让我看完头皮发麻的一点。

先说故事。这是一部双男主的电影。黄渤饰演的是一个作家,和徐静蕾饰演的另一位作家从贫贱夫妻,到一朝成名走上了人生巅峰,走进了婚姻的死胡同。段奕宏饰演一名警察,似乎就像以往一样,只是一个硬汉,可仅仅是一个硬汉是不足以承担一部剧的男主的。所以黄渤来帮他,导演用黄渤植入段奕宏的记忆后所有心理历程来体现段奕宏在亲历时的内心活动。同样段奕宏植入黄渤的记忆后才让我们甚至黄渤感受到黄渤对徐静蕾的爱。可以说,双方记忆的交换,给了彼此救赎。

再说电影本身。电影整体看起来是震撼的,音乐和美术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电影的音乐真的很重要,去年的湄公河音乐烂的要死)。但是很多人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反转太生硬,感觉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其实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观影者本身,在第一遍观看的时候会忽视掉很多细节,需要再一次观看或之后仔细回味,比如段奕宏在第一次见黄渤时的表情和动作,在段奕宏让黄渤好好睡一觉,有什么新的发现及时跟他说的时候的表情。第二个原因就是王真儿饰演的被家暴者1说的那句:你让我觉得恶心,这句话确实让人觉得凶手是杨子姗饰演的陈姗姗更合理。

至于演员演技,都是实力派,基本没什么课挑剔的,但大荧幕就是会放大小小的不足。

黄渤,可能是长的只能做实力派,演技一直没掉线过。尤其在这部电影中,眼神温柔跟冷戾的切换,完成得非常出色。

自从看来烈日灼心,我就特别喜欢段奕宏。烈日灼心里有一幕是邓超和段奕宏在车里的对手戏,虽然邓超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已经出色了(邓超在曹保平手里是出色,在韩寒手里是一般,在自己手里基本烂掉),但在短短几分钟的戏里,段奕宏眼神里表演出了很多情绪,而邓超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紧张。虽然邓超和段奕宏都拿了影帝,但这影帝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最近的非凡任务里,有一段祖峰打电话给段奕宏的戏,老段的表演也是很有看头。再回到这部电影,因为记忆闪回,黄渤和老段都演了一部分相同的戏。有一幕是在酒会上,徐静蕾为了黄渤把写游记的工作让给朋友时,黄渤的处理让人觉得黄渤是有点自责且尴尬的,而老段的处理是自责且心疼,这部分我觉得段奕宏更好些。老段的表演风格,一直属于收着的那种,不太张扬,这也应该是这么多年他收获了那么多业内及资深影迷的好评,却依旧受众不多的原因吧。

徐静蕾,才女级的人物,虽然导了有一个地方,依旧不影响腿长气质佳。在这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为爱放弃事业,却最后家庭事业两失的家庭妇女。是电影里唯一一个拥有角色完整弧的。相遇时倾心,放弃时彷徨,危机中无助。徐静蕾完成的都很不错,唯一有点过激的是黄渤强行带走她时,她的眼神中的恐惧和怨怼,我想看着曾经温润的丈夫变成一个怪物,更多的是陌生感吧。

王真儿、许玮宁饰演的家暴受害者,相同且不同。她们同样受家暴的侵害,同样爱着家暴她们的丈夫,在怨恨恐惧与深爱中挣扎,特别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面会写到家暴问题)。她们的不同在于视角,我们始终在以凶手的视角在观看回忆这两段感情,甚至初看的时候会觉得许玮宁不像一个家暴受害者,她独立、强大,除了总是受伤,直到我们知道她是凶手的母亲,一切才那么合情合理。王真儿脆弱无助,同样是在一个喜欢她的凶手的视角,同时她又带有一点点被追求者的傲慢。一个同样的人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演员和导演处理得非常好。

杨子姗这个黑锅角色,所有人都认为凶手应该是她,因为一个好的编剧不会放一个没有作用的人物在电影里,最后她的作用是黑锅,嗯,背锅背的挺好。

至于那个段奕宏的小徒弟,他的任务本身就是成长,成长了,但是过程还挺尴尬的。他和段奕宏复勘王真儿死亡现场时,表现尴尬的挠头动作,让我一霎感觉再看青春偶像剧。

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小细节的。

先说现场布置,一个是段奕宏和黄渤在谈话时后面墙上放映着一段视频,看电影的时候,我以为是在十字架下面埋人,是想体现人性。后来导演解释说,这是一部很早的叫做《科学怪物》的电影,是为了呼应段奕宏的那句: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外一个怪物。另一个是最后对峙现场的卧倒女性头像,一个杀死两个女人并认为是解放她们的男人,一个正在冷暴力自己妻子并拥有两个女人死亡记忆的男人,在一个巨大的女性头像面前打架,可以说非常电影语言了。还有一个是电影运用的镜像,镜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再说导和演的细节。

关于表演,我触动最大的是杨子姗对徐静蕾说的这句话。尤其是这样带着无奈的一笑,特别有代入感。

关于执导,个人觉得特漂亮的细节是那条超现实的飞翔的金鱼和黄渤深度睡眠出现的镜渊,我真的特别怕有镜渊的电影,每次看都头皮发麻,可能噩梦做多了,总感觉逃不出去的是自己。

关于电影本身,最后说点缺陷吧。

一个很明显的bug是电影关于高科技方面没有自圆其说,说好的DNA匹配呢,黄渤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装上别人的记忆记忆大师李慧兰说恶心,这么大集团的员工做事这么不严谨,客户提出问题了还觉得是客户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可以忍,不影响观感。

但是这个结局特别不能忍。

不能忍之一。段奕宏傻逼了吗,打晕黄渤还等人醒来说完话再杀,当了这么多年的凶手会得倾诉强迫症?我特别善良地为导演找了个理由——为了过审,必须正义且善良。

不能忍之二。小徒弟抓住师傅后能不能不要来一句:“师父,一切都结束了”。让我们只说两个字:师傅,就戛然而止,这样留白会不会更好。(“一切都结束了”这种台词特别偶像剧,一点都不电影语言。

不能忍之三。就算为了正义与善良、伟大与和平前面的镜头必须要有,那么可不可以让黄渤和徐静蕾最后的镜头那么充满光明,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细思极恐的故事,黄渤植入了段奕宏的记忆,那些记忆以非常具象的情感影响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作家,他的性格在电影前面就已经开始转变,那时候记忆才植入他大脑不到三天,可想而知接下来一年、三年、十年,带着这种记忆的黄渤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而徐静蕾这个之前就承受婚姻冷暴力(后面会分析冷暴力问题)而不愿离婚的人,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惠兰。

总之,加上各种原因还算瑕不掩瑜,个人评分三星到四星之间,为了鼓励国产少有的悬疑不错的电影就打四星吧。(我一向特别讨厌鼓励这种说法,但是湄公河行动这种台词尴尬、配乐极烂、人物脸谱化的电影都能被鼓励到四星,我宁愿把鼓励给这种让我们能看到国产一个类型片希望的电影)

我写了这么多电影本身,其实着不是我主要想分享的。我主要想分享的是一个哲学问题——记忆决定我是谁,和一个社会问题——家暴。

先讲家暴。

家暴的原因大概便是:爱和不爱这两种。不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解决,只要自己还有出路,周围人还算正常,离婚很简单。但是爱就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了。电影中李惠兰的丈夫、段奕宏的父亲,不爱他们的妻子吗?他们爱,他们会在妻子死亡时痛苦,会在再次看到妻子的画像时愣神。可他们在用自己的兽性而不是人性爱着一个人,他们喜欢“控制”,认为爱就是不能离开让她们离开自己,这种占领、控制的意识被爱包装后,也是被施暴者不离开施暴者的原因,她们总会认为自己被爱着,更何况施暴者施暴后还会一遍又一遍祈求原谅,一遍又一遍保证不再犯,可凡事开了先河就必不会止于一次,这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会自行停止。

这是很明显的家暴,还有一种家暴便是上面提到的徐静蕾所承受的冷暴力。徐静蕾作为旅行作家,才情极佳,为了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这种温柔的束缚,不会放在明面上不会被重视,却软绵绵地长期折磨着你,而别人也无从安慰干涉。

这部电影所涉及的三个家暴承受者都是女性,但男性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微博搜索女子商场暴打丈夫的视频)。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地爱人。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1.金马影帝黄渤的故事

2.2017黄渤获奖电影《冰之下》观后感

3.金马影帝黄渤的励志故事

4.黄渤励志作文800字

5.记忆大师电影观后感2017

6.渤公岛的快乐记忆作文

7.黄渤新歌《过去了》歌词完整版

8.国产悬疑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