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中南海的回声(全文)

1991年1月17日,本刊《读者来信摘编》编发了河南省淮阳县齐老乡中心小学一位22岁的共青团员、民办教师张体全的来信,讲述了农村书刊极度缺乏的状况,表达了农村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诚恳地建议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要把看过的旧书刊搁置起来或当废品卖掉,而是把它们收集起来送到农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团中央书记处的同志看到信后非常重视,认为这个农村青年给工作在机关的同志出了一个很好的题目,作为青年自己的组织的共青团,应该拿出豪气和真情来认真做好这篇大文章。于是,1991年4月至6月间,由团中央直属机关团委发起组织的“送上几本书刊,献上一片爱心”活动,首先在团中央直属机关各单位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团委书记杨金永得知这情况后,再也坐不住了。团的十二届四中全会上曾议到这个问题,当时他心里就有了初步计划。回到团委,他当即召开团委会,制定部署,最后决定于9月和10月间,以河北、山西、山东等部分革命老区、偏远贫困地区农村青少年为受赠对象,在中直机关团员青年和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送上几本书刊,献上一片爱心”捐书活动。这个意见报中直工委后,立即得到工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活动方案一布置下去,中直各单位顿时形成一股铺天盖地的捐书热浪。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团委在厅领导和机关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发出了“致中办全体共青团员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一封信”,指出:“中办机关有着光荣的传统,不少同志过去曾在革命老区战斗、工作或生活过,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参加到活动中来。”这张8开大,红纸墨字的公开信背面,全文印发了张体全给本刊的那封704个字的来信。

公开信发到中办每一个党支部和团支部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过年的感想500字,以及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同志,分别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同团委联系,赞扬这项活动开展得好,很有意义,并都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捐书活动,表达他们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江泽民同志身为党的总书记,每天有许多党和国家的大事在等着他去处理,但他仍没忘记对共青团工作的关心。10月27日,江总书记从浙江考察工作一回北京,得知中直机关的捐书活动后,马上让身边的同志帮助清理书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中办团委要将书送来,团委同志一听,赶紧表示要去取。当28日他们来到江泽民同志处时,只见屋里放着3大捆书刊,其中两捆是各种杂志,每捆各100本,每20本一翻面,用包装带打得很结实整齐。看得出来,书也都是精心挑选的,有《马列著作青年读本》、《国情教育读本》、《真正的共产党员—傅显忠》等,还有两套精制的盒装《党建丛书》,可以想见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青年党员寄予的厚望。秘书同志一看书太重,便主动拎起书,把团委的两位同志送出办公所在地,一直送了很远。

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的组织关系本来不在中直,但是他们得知中直机关开展为农村青少年捐献书刊活动后,马上派身边工作人员打电话来,问这次是给哪些地区捐的,对书的内容和种类有什么要求,表示一定参加。10月25日,杨主席在出访巴基斯坦等3国前一天,还指示身边的同志要尽快挑选图书,不要耽误了中直机关团委送书的时间,并在第二天一早派专人将几百本适合农村青少年阅读的书刊送到了收集点。

李鹏总理这次捐献了许多精装书,其中有《党风党纪教育》《论党内监督》《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等书。特别是他听说这次的书要送到3个革命老区时,便在《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等6本书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题签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万里委员长和李先念主席,也都是派人几次打电话,询问捐书要求,然后精心挑选出几百本。邓颖超同志最近身体有些不适,但她依然关心着农村的青少年,嘱咐秘书一定要参加团的这项活动,并让秘书帮助自己整理出《周恩来和他的事业》《不尽的思念》等200多本书。乔石同志派人送来他签了名的《邓小平论党的建设》和《邓小平论学校教育》等书。姚依林同志在团委发出公开信的第二天,就指示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很快就把《中华魂—摇篮与熔炉》《祖国丛书》等送到团委。宋平同志的组织关系在中组部,他很高兴地响应团委的倡议,精心选献了书刊。李瑞环同志将捐献的书刊捆扎得非常整齐,王震副主席则在自己捐献的书上认真地盖上了自己的图章。

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同志丁关根、薄一波、宋任穷、温家宝、陈丕显、习仲勋、方毅、倪志福、孙起孟、洪学智、胡绳、卢嘉锡、钱正英、侯镜如等也都积极响应倡议,踊跃捐献。薄一波同志的著述《若干重大决策事件的回顾》,是一本生动翔实的党史文献过年的感想500字,尤其值得青年党员认真学习,薄老将它捐献出来,并在3本书上认真签了名。陈丕显同志捐书时,团干部一再请求他为农村青年题词,并说题在书上即可。陈老说,还是专门题吧。他反复认真地措辞,最后在一张白纸上题下了“刻苦学习,勤奋实践,做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习仲勋副委员长那段时间不在北京,他年近七旬的夫人齐心同志收到公开信后极为重视,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动手,翻箱倒柜整理书刊,花了几个晚上,共挑选出690册书刊,最后以习仲勋同志的名义捐献390册,自己捐献300册,派工作人员送到团委。

与此同时,在中直机关的其他单位,捐书活动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捐书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截止10月31日,中直机关团委共收到捐书42万册。

11月1日上午,6辆满载书刊的东风卡车,破例从党中央所在地的中南海怀仁堂门前启动,出西门经长安街,向山西和河北革命老区进发。

山西大同县堡村,这个有着361户人家、1200多人的村落,在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点,历史却让它一次次出了名。先是因为村北的那条桑干河被大作家丁玲写进小说里,后来则是穷得出了名。似乎老天爷有意要见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意志,又把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那两场大地震的震中安排在此。

11月2日,当中直机关送书的卡车隆隆地开进村时,它所引起的轰动决不亚于一场地震。全村男女老少蜂拥而出,夹道欢迎,就连附近大王村也闻风而动,拉起一支青年突击队赶来助威,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真像是在过年。

在村南头雁北抗震纪念碑前,村民们搭起了临时主席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捐书用红绸捆着摆放在上面,到场的人们翘首相望,目光中流露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几个二十郎当岁的青年把记者围住,诉说他们的感想:“我们村来过不少人,江泽民总书记还来过呢。地震后有不少车来送衣物,像你们这样来送书,还是第一回。我们就是缺这玩艺儿。平常谁要进城买本《山西青年》《读者文摘》之类的杂志,回来不出一礼拜,准传烂了。听说你们送来几万本,这回不愁了。”说话的年轻人用手扯扯身上破旧的衣服,因紧张和激动涨得黑黑的脸上飞起了红云。

乡中学的老师对记者说:“嗨!早就听说中央要给这里送书,打从知道这事学生们就开始盼着啦。您瞧那屋里十来个书架,是村里的团员们花了好几天功夫赶做的。小青年们早就盼着上面能装满了书啦!”

是啊,城市机关青年捐几本书刊只是举手之劳,而农村青少年对于书刊却是求之若渴,视为珍宝。中直机关的同志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将农村与城市在获取知识和信息上的时间差缩短了至少三五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善举。

据悉,共青团中央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向500个县发起捐书活动,将中直机关的捐书活动推广到全团和全国。到那时,青年们一定会真正理解这样一个深深的道理:共青团是我们青年人自己的组织!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