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工程文化建设

摘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探讨提高学生工程文化的必要性,对营造工程文化环境、提高教师工程文化素质和强化学生工程文化培B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submitted in general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engineering cultural of students is discussed. And the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engineering culture environment, improving engineering cultur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cultur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re proposed.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文化;工程教育;车辆工程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engineering culture;engineering culture;vehicl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53-02

0 引言

2016年6月2日,中国科协代表我国顺利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1]。然而,加入《华盛顿协议》并不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赢得认可,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加入《华盛顿协议》不仅仅是为了融入世界,更为了要影响世界企业考察心得,进而开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局面。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部署,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然而,如何服务于产业升级转型,如何培养行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在高等院校中占有最大比重的工程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专业认证与工程文化建设

《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提出的12条素质要求中,不仅要求工程知识和工程能力,还强调道德伦理和大工程观,如工程与社会,要求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如职业规范,要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2]。

工程文化是指在工程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其核心内容是价值观[3-4]。传统的工程教育注重学生的工程知识和工程能力,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学生的职业规范等方面的素养,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文化建设,让学生通过工程文化教育,认知工程,理解工程,树立工程文化的理念,即“工程师的首要义务是把人类的安全、健康、福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2 确立工程文化理念

黑龙江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始自1958年开办的汽车技术使用与维修专业,历经汽车运用技术、汽车与拖拉机、汽车电子技术等专科专业,2003年开办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专业现有在校生395人,年招收学生90~120人。车辆工程专业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和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与维修》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依托专业。

专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模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汽车制造行业,培养工程一线人才,为汽车行业生产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人才培养定位。

为了

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传统优势,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工程文化教育理念提出后,专业多次举办了工程文化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广大师生统一了思想,树立了工程文化教育观。

3 营造工程文化环境

为了推进工程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程文化,黑龙江工程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工程文化主题博物馆,每周三为固定开放日,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员参观学习。专业每年都在工程文化博物馆的汽车与交通工程展厅,举行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通过展现专业办学的珍贵历史史料,将工程文化理念巧妙地贯穿其中,使学生能够铭记责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践行工程文化。

专业还建设了汽车工程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现了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展现专业特色的同时,传播了工程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工程文化素养。专业还将工程文化延伸到了寝室,在学生公寓公共区域悬挂了汽车发展历史和大型汽车厂介绍等汽车文化宣传板。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工程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

4 提高教师工程文化素质

树立工程文化教育观,首先必须要有一支满足工程文化教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业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和学习交流的范围,拓宽渠道,增强与科研单位、企业的广泛联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建设了一支“双结构”的师资队伍。专业2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工程技术职称和各级各类资格证书的教师10人,近五年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发项目的教师22人。

专业聘请21名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大多来自产学合作基地,承担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兼职教师将企业的工程文化带到了校园,同时也拓宽了广大师生的工程文化视野。

专业规定每名学生毕业设计配备两名教师指导,其中一名教师必须为企业兼教师,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真题真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文化素质。

专业通过“师德论坛”、工程文化主题研讨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工程文化素质,为专业的工程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

5 强化学生工程文化培养

为更好地推进工程文化,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文化功能,将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转变为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内容丰富的工程文化教育,专业重新规划了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工程文化内涵。在通识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哲学与社会、语言文学与艺术、历史文化、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管理、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自然科学技术和学校特色八大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6类企业考察心得,学生毕业要求在八类课程中选择对应6类以上课程,并获得学分,因此学生至少选择4类,8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占总学分的4.0%,合计比例为18.4%,大于15%,满足专业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对该类型课程的设置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支撑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生学习等毕业要求。针对各门课程支撑的指标点,课程大纲中明确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达成途径、评价依据及权重和评价方式,确保各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在实践课程体系中,特别注重能否使学生理解车辆工程学科领域工程实践、实施的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履行责任。专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企业学习经历如表1所示。

专业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明德讲堂”、“工程讲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近5 年来,200余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80余名学生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奖项。专业第一志愿招生录取率达1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根据麦可思调查和学校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实践能力、道德规范等方面表现优异。

参考文献:

[1]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14(1):42-47.

[2]杨叔子.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8(9):6-7.

[3]张慧研.实施工程文化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4-36.

[4]李伟,齐建家.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程文化教育[J].价值工程,2012(14):234-240.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