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

Hi, 请登录

基于同课异构的地理课堂导入的再思考

【摘 要】通过对三堂真实的同课异构地理课堂导入过程的详细记录、对比、分析,寻找不同地理课堂导入的特点与差异。通过课后再思考,探寻地理课堂导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同课异构;湘教版;地理课堂;导入 实例;再思考

同课异构是指两位或多位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为集体研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近几年广大教师互相交流学习的流行方式。

同课异构能使教师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领悟教法。2011年12月有幸在杭州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高中新课程“智慧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听取了对同一地理课题――《洋流》第一课时开设的三堂课(下称案例A,案例B,案例C)。三堂课分别由不同学校教师执教,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性别、年龄的差异,知识文化背景及教学习惯的差别,大家对同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差别很大的教学设计,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教学艺术。课后让人感慨万千,颇有收获,特别是三位教师课堂导入让人耳目一新,现作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一、教学案例背景

《洋流》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单元第三节,本节课是洋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让学生能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图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大陆沿岸自然带受洋流的影响作一定铺垫。教材只以三小段正文、一个课堂活动、一则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看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是考验教师的关键,也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教学展示空间。

二、同课环境中三种课堂导入实录

[案例A]图片加史实导入――课堂导入实录过程

师:(屏幕放映一张人像)这个人你知道吗?

生:哥伦布。

师:哥伦布发现了(停顿)?

生:新大陆。

师:(屏幕放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示意图)美洲大陆对不对?

生:嗯。

师:他以为发现了?(停顿)

生:印度。

师:India。哥伦布曾四次横渡大西洋到北美洲。那么第一次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北美东岸是1492年(屏幕显示航行路线);第二次又去了,走的是这条线路(屏幕显示另一条航行路线)。大家看看这两条线路是不是不太一样,长度哪条长呢?

生:下面那条路线。

师:第一条路线(上面)哥伦布用了37天,第二条路线用了22天,相差半个月时间。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线路长的航行时间反而短呢?

生:顺着洋流。

师:洋流,还有什么因素吗?

生:风。

师: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根据学过的知识,这里有什么风?

生(站起来):……

师(提示):下面的路线处在低纬洋区,这里应该是?(停顿)

生:东北信风。

师:东北信风吹动了海水形成了洋流。那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洋流。

[案例B] 图片加(口述)故事导入――课堂导入实录过程

师:(屏幕出现一艘巨轮的图片)大家看一下这幅张图片,这艘轮船的名字是?(停顿)

生:(极少数学生)泰坦尼克。

师:对,叫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有没有看过?

生:(少数学生)看过,(多数学生)没有。

师:哦,有的同学看过,有的没有看过。(屏幕显示《泰坦尼克》电影海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杰克和罗斯,但这段爱情故事是非常凄美的。为什么呢?因为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邮轮在它的首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

生:冰川。

师:遇到了冰川。(屏幕显示大西洋和泰坦尼克航行路线的地图)1912年它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出发,横渡大西洋,在1912年4月14日在(41°43'N,49°56'W)与一座冰川发生了碰撞,最后邮轮断为两截沉没,使得这段爱情最终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那导致这么多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冰川是怎么来到这片海域的呢?

生:洋流。

师:好,今天我就展开对洋流的学习。

[案例C] 多媒体视频导入――课堂导入实录过程

师:我有个材料与大家分享,观看的时候,认真思考,去发现其中有意思的现象。(播放视频(旁白:1992年一艘货船在太平洋中心行驶时遭遇暴风雨,两个装有塑料戏水玩具的集装箱被冲入水中,29000只塑料鸭子在海洋中漂泊。一落水,这些鸭子,顷刻间便流落四方。仅7个月时间,它们就被冲出3500公里,其中一些到达了遥远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它们甚至穿越了寒冷的北极,抵达大西洋,并在苏格兰海岸登陆。))

师:(屏幕显示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为什么这些塑料鸭子一落水就流落四方呢?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带到了遥远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呢?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站起来):我认为是洋流的力量。

师:洋流是怎样影响塑料鸭子的呢?

生:水的运动。

师:水的运动,应该是海水的流动――也就是说这些落水的鸭子是随着海洋或是洋流漂流开来。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洋流的概念。

三、对三种不同课堂导入的剖析

案例A 教师从历史人物哥伦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海路线,通过比较其中两次不同航行路线的耗时原因,让学生自己联想到洋流(或海流)。由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件历史史实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内容相对简单,也十分活跃,反映出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关系。此外,湘教版教材中此案例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在第63页中,教师把这个材料作为课堂的导入也是充分利用了教材。可惜的是,教师的引题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练,问题提得还不够精准,学生虽然活跃却显得有些涣散,使得课堂导入的针对性、目的性弱化了。

案例B 通过一张轮船图片,立即引入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故事经过,学生马上被故事情节吸引,随着教师提出“那导致这么多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冰川是怎么来到这片海域的呢?”这个问题,学生也就顺势被教师带入洋流的正题。教师严谨简练的问题明显是作了充足的课前准备,故事的描述也言简意赅、内容生动。可是,《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是1998年春季才在中国内地公映,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耳熟能详了,但我们的学生在当时还在幼儿园里呢,这也是很多学生未能说出电影名称的原因,也使得课堂导入丧失了一定的有效性。

案例C 教师播放的视频很有吸引力,因为这个“鸭子舰队”最近在多个媒体上曝光过,还有很多爱好者在高价收藏。现在学生对网络新闻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但很多学生未彻底了解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此课堂视频的出现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很好,提问非常准确,学生的思路能紧跟教师节奏不出岔,两个问题一问就简洁明了地进入课堂主题――洋流。这是较好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兴奋状态下,迅速有效地进入到课堂真正环节。

四、异构背景下地理课堂导入的再思考

地理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的过程和手段,它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地理教师必需的教学技能。有效的地理课堂导入即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同课异构中各位地理教师的精彩表现让不同地域的教学思想进行了交流,交流的结果使每个老师,包括上课、听课的老师教学思想更加丰富。

1.他山之石――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1)创新方法:三位老师都用了多媒体、实验、故事、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现在强调教学是以学生学为主,那如何引导?利用情境创设,引起学生大脑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或是他看到泰坦尼克、哥伦布等历史地理事件,平时了解但未深究,课堂中细究会产生认知冲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落实基础:三堂课导入过程都非常重视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都呈现出世界局部地图,尝试让学生去看图判图。反复的结合地图,让学生去看,去回答问题,都是落实基础。地理学习如果不落实在地图上就是不成功的。

(3)注重衔接:地理学的研究非常注重落实地理事象,能让学生在地图上看懂图例和注记,并能利用地图表示实际的地事和分析得出地理规律。图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起点。课堂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也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与实施。

2.攻玉之道――精益求精,精心制导

地理课堂导入目的就是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量的兴趣,启发地理思维,唤起求知欲,为有效地理课堂奠定基础。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内容、课型、目标的差异,地理课堂导入一般有故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等形式,但最终都是要用一种有效方式提升课堂质量。课堂导入要有效,就要密切关注以下方面。

(1)有效性。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引进地理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导入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导入可以以导促学,学中有导。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而学生活跃的思维、快乐的课堂氛围又能和谐地辅助教师的导入过程,形成一种“双赢”模式,甚至于学生替代教师成为导入的主角,达到一种导入新境界。

(2)趣味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种心理状况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会把学习地理当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积极主动、有效自觉地学习。

(3)针对性。课堂导入要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特别是到外地外校借班上课时,务必要做好学情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版本)教材、不同的学生等情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针对操作。但导入前提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要为 “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4)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并急切地想了解具体情况。因此,新颖并富有时代感的信息,能更加有效地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焦点问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果也就越好。

(5)适度性。课堂导入要讲适度。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冗长,三至五分钟为宜。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显得冗长,影响课堂进程。课堂导入目的只是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求知欲,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 “愿意学”、“乐于学”。氛围上也要控制好度被遗忘的时光 蔡琴 下载,不能让学生太兴奋,最好能收放有度、见好就收,让学生以饱满精神“导入”课堂为准,避免出现虎头蛇尾。

总之,导入有法,导也无定法。同课异构中的课堂导入虽不尽相同,教师们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好学、易学地理。因此,只要我们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导,因材而入,采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被遗忘的时光 蔡琴 下载,地理课堂教学也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如何炼就教学风格: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动力[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0

[2]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3] 杨咏梅.浅淡地理教学中的导语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

来源【励志网】自媒体,更多内容/合作请关注「辉声辉语」公众号,送10G营销资料!

相关推荐

二维码
评论